建筑密度=建筑基底面積/總占地面積 *100%
全部3個回答>房屋契稅怎么算有簡單的算法嗎?
134****6804 | 2019-03-14 00:22:59
已有3個回答
-
154****6038
1、首先,房屋契稅都是按照購房合同的金額的3%來計算,與貸款利息無關。
查看全文↓ 2019-03-14 00:23:37
2、如果你購買的首套房的話,126平方商品房按規(guī)定屬于普通住房,契稅可以優(yōu)惠50%,實際繳納1.5%也就是9450元;
3、如果房屋面積超過144平方或者單價超過當地限制,房屋就不屬于普通住宅,需要全額繳納3%契稅,另外不屬于首套住房的話,也不能享受優(yōu)惠。 -
151****0928
契稅是在房地產所有權發(fā)生轉移時,由承受人繳納的一種稅。契稅實行比例稅率,稅率為3%~5%。契稅的適用稅率,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在3%~5%的幅度內按照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確定,并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備案。契稅采用比例稅率。當計稅依據確定以后,應納稅額的計算比較簡單。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新房應納稅額=計稅依據×稅率;二手房應納稅額=二手房稅率×房地產評估價。如果是首套房的話,建筑面積小于90米的,交納總房款1%的契稅;建筑面積在90-144平米的,交納總房款1.5%的契稅;建筑面積在144平米以上的,交納總房款3%的契稅;如果是二套房的話,不管面積大小統(tǒng)一為總房款的3%。一般契稅的順序是購房-交**-辦理貸款-貸款審批-審批合格-進入交房流程。但是有的外行步驟不是很嚴謹,所以大致就是貸款批下來之后,開發(fā)商打電話讓你去交房,這時候需要去審批核心交契稅。如果不是個人購房,還需要交印花稅。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第三條契稅稅率為3—5%。契稅的適用稅率,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規(guī)定的幅度內按照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確定,并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備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第五條契稅應納稅額,依照本條例第三條規(guī)定的稅率和第四條規(guī)定的計稅依據計算征收。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應納稅額=計稅依據×稅率應納稅額以人民幣計算。轉移土地、房屋權屬以外匯結算的,按照納稅義務發(fā)生之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市場匯率中間價折合成人民幣計算。
查看全文↓ 2019-03-14 00:23:29 -
137****9514
契稅計算方式:
查看全文↓ 2019-03-14 00:23:22
1、契稅計算方法:契稅采用比例稅率。當計稅依據確定以后,應納稅額的計算比較簡單。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新房應納稅額=計稅依據×稅率;二手房應納稅額=二手房稅率×房地產評估價
2、90平方以下(不包含90平方)契稅1%。90平方~144平方以下(包含90平方、不包含144平方)契稅1.5%。144平方以上(包含144平方)契稅3%。非普通住宅)需繳納3%。房產單價超過地方政府規(guī)定的界限(非普通住宅)所繳納的契稅也需要3%。

相關問題
-
答
-
答
住房公積金繳存額采取一年一定的辦法。每個住房公積金年度(當年7月1日到下一年的6月30日)的繳存基數為職工個人去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的月平均工資。各單位要嚴格遵照通知要求,及時核定職工住房公積金年度繳存基數,并在核定職工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后一個月內,將核定情況告知職工本人,以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確保應繳盡繳。單位和職工上一年度繳存基數保持不變的,須向管理部申報備案繳存基數零調整情況。當年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上限公布前,單位和職工已按照上一年度的工資總額調整一次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的,其調整有效;在當年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上限公布后,因繳存基數上限原因已完成調整但尚未調整到位的職工,當年可再調整一次。因繳存基數調整工作影響職工足額繳存的,單位應及時予以補繳。調整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工作政策性強,關系職工切身利益,各管理部應嚴格遵照本通知要求,規(guī)范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調整工作。對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調整工作中出現的錯調、漏調、補調等情況,應本著尊重事實,維護職工繳交權益的原則,予以特殊辦理。
全部3個回答> -
答
容積率=(廠區(qū)建筑面積+構筑物面積)/廠區(qū)占地面積容積率(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Volume Fraction)又稱建筑面積毛密度,是指一個小區(qū)的地上總建筑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對于開發(fā)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對于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qū),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3,綠地率應不低于30%。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項目都能做得到。
全部3個回答> -
答
一,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即為購房者所購買的套內或單元內建筑面積(以下簡稱套內建筑面積)與應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之和。這是由開發(fā)商委托的,有資質的,專門的測繪機構來完成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1、套內建筑面積的計算方法:①套內使用面積:住宅按《住宅建筑設計規(guī)范》(GBJ96-86)規(guī)定的方法計算;其他建筑按照專用建筑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的方法或參照《住宅建筑設計規(guī)范》計算。②套內墻體面積:商品房套內使用空間周圍的維護或承重墻體,有共用墻及非共用墻兩種:(1)共用墻包括各套之間的分隔墻、套與公用建筑空間投影面積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包括山墻);共用墻墻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入套內墻體面積。(2)非共用墻墻體水平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套內墻體面積。2、商品房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主要包括以下兩部分:(1)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室、公共門廳和過道等其功能上為整樓建筑服務的公共設施用房和管理用房之建筑面積;(2)各單元與樓房公共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包括山墻)墻體水平投影面積的50%。3、下列空間不得計入公用建筑面積:(1)作為獨立使用空間租、售的地下室、車棚等。(2)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二,銷售面積與實際交房面積不符,稱為面積誤差,按下列辦法解決:《**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guī)定:出賣人交付使用的套內建筑面積或者建筑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面積不符,合同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以下原則處理: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據實計算,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的,應予支持。買受人同意繼續(xù)履行合同,房屋實際面積大于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受人按照約定的價格補足,面積誤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承擔,所有權歸買受人;房屋實測面積小于合同約定面,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及利息由出賣人返還買受人,面積誤差比超出3%的部分房價款由出賣人雙倍返還買受人。附面積誤差比公式:面積誤差比=(實測面積-預測面積)×100%÷預測面積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實測計價面積-合同約定計價面積)的絕對值*100%/合同約定計價面積
全部3個回答> -
答
契稅稅率是按辦理所有權證時的稅率。《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調整房地產交易環(huán)節(jié)契稅 營業(yè)稅優(yōu)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23號 ):契稅政策(一)對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員范圍包括購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征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契稅。(二)對個人購買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征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2%的稅率征收契稅。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是指已擁有一套住房的家庭,購買的家庭第二套住房。2016年2月22日起執(zhí)行。
全部3個回答>